课程链接:http://www.zfsph.com/zy_jingpinkecheng/asp_index_show.asp?id=13806&bbsid=1022&fuji_bbsid=1010&DW
本课程是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当前,病害已成为制约整个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本专业学生系统了解与掌握鱼类、虾蟹类和贝类等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各种常见海水养殖动物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以及学习方式如下 :
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概论:主要讲述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基本概念、国内外水产病害研究发展简史、水产动物病害发生的原因以及水产病害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等;(2) 免疫学原理及其在水产病害诊断与防治中的应用:主要讲述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种类以及影响水产动物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并以这些知识为基础,重点让学生掌握水产病害诊断常用的免疫学方法以及水产动物病害预防与治疗的免疫学方法等;(3) 病理学基础简介:主要讲述疾病发生与发展的有关概念以及物质循环障碍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种类与特点等;(4) 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简介:主要讲述水产病害防治过程中的药物使用原则、主要的药物种类及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与作用范围,特别介绍水产无公害养殖中的药物使用标准以及禁用药物的种类等;(5) 赤朝和水质污染:主要讲述赤朝和水质污染的定义、赤朝和水质污染的种类、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等;(6) 水产养殖鱼类、虾蟹类和贝类疾病:主要讲述我国特别是海南各种主要水产养殖鱼类、虾蟹类和贝类的主要疾病种类以及各种主要疾病的发生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流行规律、危害情况和预防与治疗措施,对于一些重大流行病,还重点介绍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等。
2. 教学特点: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特点是,授课教师努力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重点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水产病害研究以及水产病害诊断与防治中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创新决策能力,不但使学生了解与掌握当前常见水产病害的种类与防治方法,还要使学生具有针对新发病例进行科学准确判断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治学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授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有:(1) 教师自己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不仅要努力备课和授课,还要从各方面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与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在课后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努力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2) 加强基础知识的讲授,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来补充基本理论的授课内容,将教材中只有48页(全书共347页)的教学内容利用近一半的授课学时进行讲授,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分析判断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3) 通过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和总结式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授课教师在平时学习、科研与生产中收集和总结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照片、标本和图表,在课堂教学中以幻灯片形式向学生展示,努力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增加学生的理解力;(5) 每堂课利用约1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提问,并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以提高学生正确的分析与思维能力。
3. 学习方法: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1) 教师课堂授课,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使学生系统学习相关的知识;(2) 课前预习:教师在授课前将授课的多媒体材料拷贝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相关内容提问来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3) 课后作业: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就该章节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巩固相关的学习内容;(4) 课堂提问与讨论:每堂课有约10分钟的学生提问与讨论时间,通过提问与讨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 实验教学:本课程共有18学时的实验教学,设置了7个验证性实验(共14学时)和1个综合性实验(4学时),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来增强对理论课程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